fm-logo
Helping Teens with Social Media Anxiety

帮助有社交媒体焦虑的青少年

据我了解, 如今许多青少年在面对社交媒体上的理想化形象和严厉批评时感到不知所措。 很多人都在和与此相关的抑郁和焦虑作斗争。
我看到的一项统计数据似乎表明,男孩在青春期后期受到因投入社交媒体而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年轻女孩则明显更早地经历这种情况。对于青春期后期和二十出头的男孩来说,情况变得更严峻。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可以说,这是一种由创新而引发的新苦难。 根据我的经验,一切都取决于获得平衡。所以,我认为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找到某种平衡的方法很重要。我们知道,青少年根本不可能不使用任何社交媒体。我们已经到了无法完全阻止孩子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地步。 同时,如果你无法以健康的方式使用社交媒体,那么它可能会产生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可怕影响。因此,一种平衡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你在社交媒体上花了多少时间? 首先,需要有时间的平衡。你在社交媒体上花了多少时间?其次,在事实方面需要有一些平衡。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与孩子有某种友谊,我认为与他们保持交流很重要。并不是说“我们是父母,我们都知道,而你只是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所以你必须听我们的。”不是那样,而是像朋友一样交流。因此,我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到某种共同基础,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使用社交媒体时间平衡上达成一致。
事实和投射有什么区别? 就事实和投射二者的区别进行一次友好的实质性讨论,这也是完全由可能的。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对他人和事情做了多少自己的投射,以及他人也做了多少他们的投射。我们都有很多关于彼此的投射,不是吗?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情况也是如此。但在社交媒体出现后,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因为在线工具这种东西本身不具人情味,因此更容易产生自我投射、添加评论,也更容易写下关于他人的负面信息。 有时我们甚至没有经过思考,就去写一些东西,对吧?因为我们并没有亲自面对那个人。我们只是在互联网上放箭。但是,如果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就不会轻易说出那些在网上所说的所有负面的话。当你亲自与某人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时,其中具备某种事实基础,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些到处乱飞的意见和评判,而这些东西是为了寻找一个射击目标。 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来说,我们都需要某种教育来帮助我们找到事实与投射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区分两者:这种情况下,哪些是我们的投射,而哪些是事实?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freshmind.info 上的禅修、短视频和课程

寻找与社交媒体的平衡:练习

平衡始于了解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在做什么。花点时间让你的身体放松,让你的心安定下来。然后问自己:

你如何回应赞美和批评?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方面找到平衡。我们需要能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弱项是什么?我们的正面品质是什么,我们的习惯中负面的部分是什么?我们都是依于习惯而存在的众生。所以我们可能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贡献。同时,当然,我们也背负着着一些负面的包袱。

一旦我们能够如此看待,那么当有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就不必为此太激动了,因为也有人在说负面的话。同样的,你也不必为一些负面的评论而沮丧和不安,因为也有很多人在赞美你,他们看到了你的美好和你的韧性。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我们的个人习惯,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那么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评论时,处理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你马上就知道,“哦,这并不是真的。”其他人可能会说,“当然,也许这是真的,但我正在努力。”

因此,这些是在我们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沟通时获得平衡的一些方法。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在网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看有多少是自己的投射。我们都将标签和概念投射在他人身上,不是吗?在我们的投射和事实之间找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这正是关键所在。

为了获得支持来找到这种平衡,我鼓励人们彼此亲自见面,而不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见面。

寻找与社交媒体的平衡:练习 平衡始于了解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在做什么。花点时间让你的身体放松,让你的心安定下来。然后问自己:
  1. 我多久会被卷入一次社交媒体?一天一次、两次还是一百次?一旦我打开一个应用程序,我花了多长时间刷它?有哪个方法可以平衡我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和亲自与他人连结的时间?例如:“我会关闭手机的信息通知功能,每天只分两次查看,而不是一直开着,每次有信息提示都去回复。” 或者 “与其用长信息交流,我会提议安排时与朋友进行线下交谈,专心地一起散步或者当面拜访。
  2. 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故事或观点时,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有哪些是我常见的投射和假设?有哪个方法可以令我审视自己的投射,并将它们与事实平衡?
  3. 当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我的喜爱或称赞时,我通常的反应是什么?当有人批评或忽视我时,我是如何回应的?为了帮助平衡我对表扬或批评的反应,我需要记得一件事情是什么?
本文基于竹庆本乐仁波切于 2021 年 7 月的在线活动“与作者竹庆本乐仁波切的对话” 中的教授,由《好好闹情绪》课程主办。